樞密院官署,皇城南面,史從云組織了一次軍方的大會議。
樞密院,侍衛司,殿前司,機要司,兵部,神火軍,控鶴軍,鐵騎軍,虎捷軍,龍捷軍,馭浪軍,滄波軍,內殿直等,諸官署,軍司首腦都參加了。
人數足有五百余人,樞密院官署的大院子里都坐不下,最后該為門外開闊地,史皇帝的上座暫設在上方,還好因為秋高氣爽,太陽也不烤人。
會議的內容便是商議之前兩軍將領的上疏。
上疏的內容簡單又復雜,總的來說,就是希望打散神火軍。
這個提議史皇帝沉思了很久,因為這并不是亂提的,而是有深遠的考量。
之前將神機營獨成一軍,集中使用火炮。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多年前,整個秦國不過幾十上百門火炮,不集中使用發發揮不出實力,所以組建了神火軍,總管火炮,相當于一個國家的戰略炮兵部隊。
可到今年秋天,根據機要司上奏,秦軍中的火炮數量各種類型加在一起已經有兩千一百四十二門,而且還在以每個月五十門左右的速度增加,如果是特殊需要,每個月可以再加造三十門左右。
到現在,還把全部火炮集中在神火軍,就十分不利于作戰了。
王審琦,李處耘的意見是,將神機營拆分,為主力部隊每軍配備兩到三個炮兵營,五十到八十門炮。
或者為每廂配備一個炮兵軍,二百到三百門左右大小火炮。
對于他們兩的提議,史皇帝十分重視,也覺得很有必要。
之前炮兵獨立成軍是因為炮兵少,必須作為戰略單位。
如今秦軍炮兵越來越多,確實要下放到更加基礎的作戰單位中才能發揮它跟多的力量。
簡單的講,以前是整個秦軍的大單位,二十幾萬大軍,才有一個炮兵軍,所以炮兵軍作為戰略力量,必須是軍團指揮才能調動,雖然也能發揮實力,可普通營級(兩百到五百人)戰斗單位,軍級別戰斗單位(兩千到五千),乃至廂級(八千到兩萬五千人)戰斗單位都無法獨立調度火炮配合作戰。
以前的火炮確實很厲害,但只在軍團級別戰斗中,在軍團指揮官調度下才能發揮作用。
根本原因還是火炮太少,如果把幾十上百門炮分開,去支援軍級戰斗單位,那每個軍都只有一兩門,還不如集中使用,作為戰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