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城。
李叱坐在城墻上看著遠方,看起來像是在發呆,可他的腦子里卻沒有一刻閑下來的時候。
他在思考著如何讓冀州在最短時間內可以不用為兵力不足的事而擔憂,然而這似乎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解決的問題。
冀州連年戰亂,人口損失過巨,這就導致了他所必須面對的兩個難題。
其一是不得不推行屯田制,把可以耕種也可以訓練的人集中起來。
如果是任由百姓們分散在各地,民治無法實施,土地也無法更好的利用。
其二則是征兵的難度太大,唐匹敵自始至終的要求都是兵在精而不在多,這就是給李叱在難題上再增加難度。
冀州本來青壯就少,還要在這為數不多的青壯中選拔人才,如此一來的話,和其他各路軍隊相比兵源就過于狹窄。
別人的隊伍可是只求量大不求什么精銳不精銳,比如江南大寇李兄虎,他對于兵力規模的追求,遠遠大于對士兵戰力的追求。
李兄虎出征之際,動輒就是百萬大軍,說起來,百萬人動一動確實就會有山呼海嘯之勢。
而到現在為止,寧軍的正規戰兵,總計兵力也依然只有十三萬人多一些。
而且這十三萬人其中的十萬,都在唐匹敵手中,全都用于在豫州征戰所需。
冀州數千里疆域之內,真正的戰兵只有三萬多人,兩萬多位于東北龍頭關方向,以戒備兗州山海軍隨時都可能會帶來的侵擾。
一萬多位于西北方向,用于隨時策應支援涼州軍應付西域人的戰事。
除此之外,所有地方上的兵力都不能稱之為戰兵,只是類似于大楚時候地方上的廂兵。
一個家的家主,管理五六口人未必都能管理好,一位縣令大人,管理縣內十萬甚至數十萬百姓,也會有所疏漏,一位節度使掌管數以千萬計的人口,那就更不要指望能面面俱到。
而用李叱自己的話說,他現在就是一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那個巧婦。
沒有兵,甚至沒有兵源,還要給唐匹敵他們把飯做的香噴噴確實是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