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江!”,被譽為是陽城的母親河。
這一川江水,養育了無數在陽城生活的人。
每年過新年的時候,都會在遼江江畔,舉辦“祭江”的隆重活動。
江畔,是陽城過新年最熱鬧的地方,和南方的趕廟會有幾分相似。
趙旭、魯玉琪和格格到了江畔后,這里正在舉行“舞獅”的表演。
天氣乍暖還寒,仍然擋不人住陽城市民的熱情。
就聽鼓聲大作,鈸聲有節奏地在晌著。兩只人扮的獅子,踩著鼓聲的節奏,在高低樁上來回騰跳,做著各種花式高難度的表演。引得圍觀的眾人,一陣拍手叫好。
這些表演舞獅雜耍的人,從小就接過特殊的訓練。
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表演的確精彩,是國家非特質文化傳承的國粹。
趙旭也被臺上舞獅雜耍的目光吸引了,三人目不轉睛,瞧著舞獅的表演。
魯玉琪顯得特別興奮。
在省城過新年的時候,家里就她和魯大師兩個人。連個串門的親戚都沒有,每年過年的氛圍和平時并沒有太大的區別,死氣沉沉的。
這次和趙旭一起出門,真是讓她大開眼界。不僅品嘗到了各色美食,還增長了見聞。
完美的詮釋了:什么叫做,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三人看完了舞獅表演后,魯玉琪還沉浸在興奮當中,興致勃勃和格格談著剛才的舞獅。
中途遇到賣“糖人”的攤位,魯玉琪買了兩只“糖人”,送給了格格一只。兩人一邊吃著“糖人”,一邊在江邊的各個攤位前閑逛著。
“糖人”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傳聞起源于明朝時期。
當時,皇帝朱元璋大造“功臣閣”,很多功臣遇害。劉伯溫神機妙算僥幸逃脫,后遇一個肩挑糖水的老伯所救。兩人換了裝束后,劉伯溫穿著老伯的衣服走街串巷。再后來,被劉伯溫改進,制作成各種人物造型或是動物的造型,并將糖人這門手藝傳給了很多人。從此以后,在全國流行推廣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