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十年八月初九,是鄉試的時間,就是考取舉人的時間,而這段時間朝中為了這塊最肥美的蛋糕,爭論不休。
在洪武,大明南北兩京鄉試的主考官規定用翰林官,各省則教官、耆儒兼用。
這完全是因為翰林朝中都不夠用,連楊士奇都是察舉制的受益者,洪武年間哪有那么多的翰林,京師都不夠用。
什么叫耆儒?
由布政司和按察司會同巡按御史,在本省教官中,推舉五十歲以下、三十歲以上,‘平日精通文學、持身謙謹者’充任。
什么程度算是精通?什么程度算是持身?
要知道考官大約等同于秋闈的裁判,而裁判的標準模糊不清,這給科場舞弊提供了充足的條件。
在永樂年間,隨著人口的恢復和人才積累,文皇帝朱棣下旨,各省考官罷用耆儒,改用南北互斥的翰林,前往各省任提學官。
但是在正統二年,年僅十歲的朱祁鎮下旨,復洪武舊制,各省仍用耆儒。
一直到景泰元年,朱祁鈺再改,恢復了永樂舊制,各省用翰林院的翰林充任提學官,遵循南北互斥的基本原則,罷用耆儒。
這是為朱祁鈺推行的吏治改革,踐行‘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做出的政策上的改制。
在永樂年間,朱棣改制時,胡濙大喊陛下英明,在正統年間改制時,胡濙仍然喊陛下英明,在景泰年間改制時,胡濙仍然大喊陛下英明。
賀章彈劾胡濙的罪名是什么?
是胡濙反復無常,無德之尤竊居高位。胡濙辯白不了,承認自己無德。
胡濙是朱祁鈺忠誠的走狗嗎?
胡濙是大明皇帝忠誠的走狗,但只要朱祁鈺還活著,就還是大明皇帝,胡濙就是朱祁鈺忠誠的臣工。
朱祁鈺手里握著兩本奏疏,第一本奏疏,是翰林院事、翰林院文林郎宋敞上奏,請旨復洪武舊制,各地改耆儒為考官,理由是離京辛苦。
宋敞給的理由明明白白,在宋敞或者翰林院的翰林眼中,出京前往地方任提學官,擔任考官,完完全全是一件辛苦的差事,畢竟天高路遠,比如云貴川黔等蠻荒之地,哪里是這群高貴的翰林們應該踏足的卑賤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