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的談判陷入僵局之時,千里之外的大明京師,朱慈烺正在接見東印度公司的兩個代表。
大明和東印度公司談判,除了戰艦,還和東印度公司簽訂了購買糧米的協議,東印度公司從印度,安南(越南),乃至呂宋(菲律賓)采購大米玉米,運至天津,大明用絲綢瓷器和茶葉進行交易,雖然這筆買賣算下來,東印度公司幾乎很難獲利,但因為大明為他們開了口子,準他們在廣東(廣州)直接交易,這么算起來,東印度還是有一定獲利的,更不用說,和大明這么一個龐大國家通商,從長遠看,對東印度公司絕對是重大的利好,這也是東印度公司會忍痛將戰艦租借給大明的原因。
在兩個代表和六艘糧米之后,再有三五天的時間,第一艘三桅戰艦和四艘小艦就會抵達天津。
聽完兩個代表所說,朱慈烺愉快的心情,漸漸有點沉重起來。
一個月前,東印度公司的一艘商船在大明外海遭到海盜襲擊,如果不是船員奮勇抵抗,用鳥銃進行還擊,加上海風驟起,折斷了海盜船的桅桿,說不定東印度公司的商船就被血洗了。
對東印度公司的判斷,朱慈烺是相信的。
鄭芝龍……雖然有京師覲見,朝廷加官進爵的安撫,但面對自身利益受損,他還是有點坐不住。
因為開封大勝和擊退建虜入塞,原本漸漸抬頭的軍閥跡象,已經被壓制住了,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襄陽的左良玉,歷史上,當到了崇禎十六年之時,開封之敗后,左良玉對督撫們的命令,已經完全不當一回事,自主一方了。但今世因為朱慈烺的穿越,形勢改變,從開封大勝到擊退建虜入塞,朝廷重新豎起了威望,特別是擊退建虜入塞,這是楊嗣昌和洪承疇都沒有做到的事情,加上朝廷補發了糧餉,各地官兵對朝廷的命令,再不敢推三阻四。
東印度公司的兩個代表說的明白,如果大明朝廷不能制止約束鄭芝龍,保障東印度公司的商船在大明海域的安全,那么,東印度公司就無法保證按期履行他們對大明的承諾,包括運送糧米和租借戰艦。
施瑯到京師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朱慈烺也已經見過他一次了。
不得不說,施瑯真是一個水軍的天才,雖然才二十多歲,但在海上已經漂泊了六七年,各種水軍戰術,信口拈來,加上頗有戰術眼光,對兵法有相當的見識,剛毅果斷,這樣的人后來能統兵戰勝臺灣水軍,完全在情理之中。
照歷史記載,在鄭成功麾下時,因為恃才傲物,數次對鄭成功的戰術提出異議和反對,引的鄭成功不快,施瑯被剝去了兵權,最初,施瑯也曾竭力表現,想要討得鄭成功的歡心,重獲兵權。但鄭成功卻始終不給他帶兵的機會,只賞賜他金銀,施瑯悶悶不樂,而最終的導火索,乃是因為他的一個親隨,眼見跟著他沒有前途,就悄悄投到了鄭成功的帳下,施瑯大怒,將其捉回斬首。
鄭成功見施瑯違令擅殺鄭氏舊將,斷定他是反形已露,于是將他全家都捉了起來,但施瑯卻在部將的幫助下,在押解過程中逃走了。鄭成功獲悉施瑯已經逃入清方管轄區后,怒不可遏,便把其父施大宣、其弟施顯處斬。
對此一事件來說,鄭成功和施瑯都有責任,而最大的原因就是兩人性格不合,鄭成功性剛烈,不能容人,施瑯又太有個性,兩人在一次,遲早要迸濺出火花,從恩人變成仇人,這也是朱慈烺要將施瑯調到京師的原因,另一個原因當然是為建立中央水師做人才儲備。
施瑯聽罷大喜,原本,他對自己被招到京師,心中是很忐忑的,不明白太子殿下為什么要召自己?現在才明白,太子殿下這是要建水軍啊,而他作為選兵之人,日在在新成立的水師之中,必然會有一席之地--跟隨其叔施福在鄭家水師中干了七八年,老實說,他對自己的官位和待遇,是很不滿意,現在被太子殿下看上,何愁未來沒有前途?
授命之后,施瑯就到京營中去忙了。
人的各種好習慣中,朱慈烺始終認為,認真兩字最難得。
太子殿下令他到京營選兵,到現在為止,他不過才選出了三百人,北方人多是旱鴨子,不習水,要從北方兵員中挑選水兵,實在是困難。